对话环境,师幼成长——天景山第三幼儿园游戏教研组第二次活动报道
发布时间:2023/10/25 14:49:47 作者:陈培培 浏览量:460次
亲自然·亲生活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对区域环境、游戏的创设能力,推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提高教师对区域活动的组织和指导水平,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成长,让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真正做到生活化、游戏化,2023年10月25日上午九点20分,开展了本学期游戏教研组第二次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分为好书分享进班观摩、观摩各班区域游戏、集中交流、讨论三个环节,在大四班慧慧老师的主持下,本次教研活动正式开始。
第一环节:好书分享《幼儿园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慧慧老师集合了大班幼儿的游戏,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他们班的孩子们把天台的场地给利用了起来,老师们带着孩子聊关于小舞台的游戏计划,有孩子说:这里有篮球,我在外面学篮球的,我下次做篮球转圈给你看;还有孩子说:我见过我奶奶跳“圈”舞,我也想试试,孩子们看到物品时才能迸发出更多的创意,让班级每位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活动,自主探究,在玩中学,获得游戏经验。
第二环节:观摩各班区域游戏
分组进行班级区域游戏观摩,每个班级15分钟,老师们重点围绕区域内材料的投放和摆放、区域布局等方面进行区域观摩。在观摩过程中,老师们细致地观察区域的布局、材料的投放以及孩子们与区域材料的互动情况,并进行了详细地记录,方羽老师和培培老师也直接在现场进行了指导和游戏格局调整。
大班组的老师在设计区域游戏,为了更有效地推进幼儿发展,激发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在选择游戏材料时,充分展示了孩子的参与性,让幼儿在游戏中习得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从而更好地推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中班组的老师在给孩子创设区域游戏时根据班级孩子自身游戏发展水平,创设了丰富的游戏内容,设置了不同的区域游戏。小朋友们在各个区域中自主选择,相互合作,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充分体验自主游戏的快乐。
小班组的区域游戏中,班级老师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进行准备丰富的区域游戏材料,每个游戏结合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所运用的材料是孩子们日常收集的低结构材料。
第三环节:集中交流、讨论
观摩结束后,老师们针对如何合理规划布局班级区域展开谈论,根据不同的区域所需要的空间大小也不同。建构区、表演区、娃娃家等往往需要大一点的开放性的空间,如,建构区大,就可以多放一些玩具以及器材,幼儿才会有足够大的场地做游戏,
也可做延伸,幼儿的作品才会有足够多的地方展示。而图书区、益智区、科探区等需要小巧精致的空间即可,半封闭的环境更有利于幼儿的专注与思考。就室内区域材料的投放、布局、使用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及合理的建议,共同分享在观摩时发现的亮点工作和值得学习的地方,并找出区域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本次游戏教研活动到这里也接近尾声,培培老师进行了总结与提升,帮助老师们不断充实专业知识,老师们进行讨论交流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本次活动为全体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和探讨的平台,在创设和观摩的过程中不断充实专业知识、反思教育行为,形成了不断探索实践的良好氛围。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是幼儿的主要“工作”,是无可阻挡的创造力,润物无声,滋养有迹,教师们将继续追随幼儿的脚步,在朴素、适宜的环境中彰显儿童的学习和发现,助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