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 | 践行指南精神 关注儿童发展 ——游戏组园内第二次活动
发布时间:2021/4/21 14:36:18 作者:李际艳 浏览量:406次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要充分保证幼儿的本体性游戏,因为幼儿的天性以及他们对世界的探索欲和理解得很肤浅的知识经验,使得他们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的需求,游戏就为他们提供了满足这种需求的机会。同时,在幼儿自主的活动中,其个性的发展才是最充分、最和谐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必须游戏化,即重过程体验,轻结果追求,这是幼儿教育的特征。
根据本园制定的游戏组计划,我们在4月的13、14、15号三天连续开展了对大班、小班、中班的游戏观察以及游戏指导。根据《指南》和《刚要》中提到的标准和幼儿的需求进行了讨论以及研究。
角色的分工以及角色职责都应从幼儿的游戏中来,教师在游戏观察的基础上组织幼儿讨论、确定游戏角色的分工以及角色的职责。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幼儿是教师工作的重要一环,当我们的孩子发生困惑、疑虑的时候,我们都要及时地给予帮助和鼓励。因为幼儿游戏水平的不断提高除了需要幼儿自我的积极探索外,更需要我们教师的外力去引导和推进。
“风味小吃店”是孩子非常喜欢的一个角色游戏。根据幼儿的需要现在风味小吃店的食品有:水饺、馒头、汤圆和羊肉串等,很多幼儿都喜欢参与风味小吃店的游戏,摆弄这些形象逼真的材料。黑色衣服的男孩选择了风味小吃店游戏,他卖起了羊肉串。游戏中,他发现制作羊肉串的蓝衣服男孩离开了,立刻跑去摆弄制作羊肉串的材料,觉得挺好玩的。蓝衣服男孩回来后,与黑衣服男孩吵了起来。因为,此时的黑衣服男孩怎么也不愿意离开制作羊肉串的岗位,他让蓝衣服男孩卖其他东西说道:“是你离开了,你去玩其他的吧。”蓝衣服男孩想了想说:“那我们石头、剪刀、布”。结果,黑衣服男孩输了,他又去卖羊肉串了。
根据一些不不完善的情况,我们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案:
1、表演区音量低一些、可以制作入场的门票、可以让幼儿自己制作背景栏杆、突出表演区的氛围。
2、小吃店材料可以再丰富一些、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将生活化材料更好的运用在区域里、小吃店可以提供单份的点餐单、与幼儿讨论货币的使用。
3、理发店可以请幼儿自己制作门头、突出情境性、丰富幼儿材料。
4、串珠店因为游戏的人较少、幼儿园兴趣不高,与幼儿讨论是否继续开设。
第二天游戏时间,我们来到小二班观察小二班的娃娃家并提出了指导意见。
区域活动时间到了,琳琳来到了娃娃家,自己坐在柜子旁,边叠衣服边说:“小手抱一抱,小心翼翼的把两只袖子依次放在胸前,点点头,弯弯腰,把衣服对折,我的衣服叠好啦”!然后高兴的将衣服放到了衣柜里。这时她发现娃娃家的地面上已经被弄得乱七八糟了,于是开始独自整理。还没等她整理好,又变得乱糟糟了,就连琳琳刚才叠好的那件衣服也被乱扔在床边。她嘟起嘴巴冲着其他小朋友大声喊:“瞧,你们把家里弄乱成什么样子了?赶快整理好”!可是其他三位小朋友并没有理会。这时,琳琳转头望向我,大声喊道:“老师,快过来,你看他们把娃娃家弄乱成什么样子了?”这次她轻声地对我说:“老师,家里可乱了,他们把东西乱扔,都不整理!”
根据一些不不完善的情况,我们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案:
1. 活动前组织幼儿交流和讨论不同角色的任务,使幼儿有一定的角色意识。
2. 将活动中较好的行为表现拍照展示,及时采取表扬机制,为后续的活动进行经验分享。
3. 丰富幼儿生活经验,预设更多的场景,引入更多的角色,有效地带动幼儿活动。比如引入“走亲戚”或“过生日”等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在游戏中体验生活场景,在尝试不同的角色中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和社会性发展。
第三天我们观察了中二班的建筑区,并根据不足提出了意见。
区域活动开始了,雨泽和丛屹又来到建构区。这个区是这两个孩子比较钟爱的区域之一。今天我们要搭建天坛,孩子们先观察了天坛的图片,之后他们开始翻找着材料,一边聊着天,一边搬运材料。
渐渐的,搭建区又来了别的小朋友,一看她们俩人正忙着,就问:“怎么搭呀?”丛屹让大家先搬材料,一会功夫材料一大推了。丛屹看了看图片请雨泽和他一起搭。又过了一会儿,只见孩子用积木块围了大大的一个圈说是围墙。丛屹整将一块空心砖进行架空,可怎么也放不上去。雨泽试了几次还是没有成功。雨泽跑去旁边摆弄围墙去了,只留下丛屹仍在尝试。几分钟后,丛屹向老师请求帮助。
根据一些不不完善的情况,我们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案:
1、建筑区的柜子上不要摆放过多的杂物,方便幼儿取放材料。
2、幼儿游戏水平较高,能根据搭建主题搭建出不同的建筑。
3、区域位置较小,幼儿无法施展开。可以在搭建的时候将积木搭建出区域,一直延伸至午睡房。
幼儿游戏是幼儿教育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要让幼儿能在玩中学,学中乐的方式学习,让教师能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