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解读
发布时间:2023/9/26 17:07:32 作者:吴方羽 浏览量:3072次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解读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将“坚持儿童立场”的理念融入了指标体系,以参与环境创设和教学策略,聚焦师幼互动质量等方式,确立了儿童的主体地位。确保儿童健康、良好发展已成为学前教育质量的生命线。那我们就要先回到儿童立场上,儿童立场是基于“儿童的视角”支持儿童发展。
《评估指南》强调,注重过程评价,聚焦班级观察,教育评估不再是简单的量化指标、或资料呈现,而是需要评估者回到教育现场去,深入其中,让教育评估更鲜活、更真实、更有温度。
《评估指南》出台的背景,深入领悟教育过程、自我评估、持续观察等内涵,树立科学保教管理,注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坚持以幼儿为本、坚持科学评估,促进幼儿园高质量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以赋能,共研评估]
为树立教师科学保育教育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天景山三幼于2023年9月26日中午组织全体教师共同开展《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学习与解读,活动由吴方羽老师主持。
[聚焦要点,明晰方向]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的5个维度,15项关键指标和48个考察要点从不同的维度实现着不同的目的,形成一个整体,整合推进。吴方羽老师结合日常案例,对《评估指南》里的5个方面、15项关键指标和48个考察要点进行逐一学习,重点对提升教育过程、有效开展家园共育,提升保教质量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其中,吴方羽老师对评估指标进行了详细解说,并有效结合自身已有经验及案例、图片进行了梳理, 启发大家如何在落实《评估指南》的同时,如何从一日生活流程入手,在既做到保教相结合的同时,也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在理解尊重幼儿并支持其有意义地学习的同时,对周计划的安排、计划的实施、活动的组织、科学衔接、师幼互动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做法进行参考。
[学有所思,分享感悟]
既已心之所向,必将欣然起行!教育是学习、是反思,也是践行。此次学习,老师们对《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相信她们将会在学习与反思中明确科学评估理念,优化自身教育行为,将所学所思融入到班级日常工作当中,指导保教工作开展,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不仅是学前教育保教高质量评估体系的一次改革,更是引领教师走向更专业化道路的一盏明灯。
“学习领发展,培训促提升”,让我们一同奋进在学习成长的道路上,认真落实贯彻《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坚持“儿童为本、过程导向、持续改进”的文件精神和指导理念,为“优质保教”和“幼有优育”贡献我们应有的智慧力量。
《幼儿园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从游戏故事中发现儿童》读书心得分享
观察是一种艺术
记录是一种语言
分析是一种能力
指导是一种智慧
它们都是教师走进儿童,走进童心的桥梁
为助推幼儿在游戏中的深度学习,提升教师观察、分析和指导幼儿的能力,解读完《评估指南》后,在陈培培教师的带领下,全体教师参与了《幼儿园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从游戏故事中发现儿童》读书心得分享。
对幼儿游戏的观察是教师的必修课,更是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观察是走近幼儿心灵的主要手段,写好幼儿观察记录是教师分析幼儿行为背后原因的一条通道,同时也是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的主要途径,让我们的教师对游戏观察记录有全新的认识,他们将学习中的所思所感融于笔尖。
首先是小班组的傅春祥教师进行分享:儿童并不是时时刻刻需要我们保护、关照的被动弱者,我们只有停下来安安静静地观察和倾听儿童,才可能不断调整对儿童的看法,承认儿童的独特性,尊重儿童的天性,更平和地接受儿童的未成熟状态,才能更好地理解“从游戏故事中发现儿童”的含义,从而带着敬畏的态度和眼光向儿童学习。
接着是中班组的陈洋老师进行分享:我的感悟是让我懂得关注、欣赏、接纳孩子,在我的日常工作中,需要调整和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让每个时间段都高效运转。这需要我和班级老师采用轮流担任孩子的“主班和配班”形式,合理分工与配合。
最后是大班组的王迪老师进行分享:观察不等于简单的看看,要想改变现阶段教师对于幼儿游戏的“视而不见”“弱视”“近视”等现象,需要教师自身做出的努力——合理的分工,明确观察什么、掌握观察的方法及要注意的问题。
“童心”是把加密的锁,“观察”是帮助教师解密童心的有效途径。通过阅读心得分享,不仅让教师在游戏观察方面茅塞顿开,同时对“以幼儿为本”的教育观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教师会学以致用,将幼儿游戏观察与记录常态化,儿童在经验积累中成长,师幼互学共长!
供稿:胡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