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保健常识
发布时间:2021/12/24 10:19:15 作者:陈亚芳 浏览量:621次
幼儿心理保健知识
——浅谈儿童心理保健常识
儿童心理保健是指根据儿童生长发育发展过程中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进行健康教育和训练,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灵活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提高儿童整体健康水平。
经幼儿群体调查研究资料表明,幼儿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占5%--15%。其中约5%左右的幼儿需要接受一定程度的心理治疗,6岁以前是发现心里问题与矫正的最佳时机。3--6岁的儿童一旦出现行为偏异(如与大多数同年龄的小朋友相比活动过多、恐惧、过分害羞、抽动症、口吃、注意力不集中、爱啃咬指甲、吸吮手指、梦游、抱怨、行为冲动等),应找出原因,尽早矫正。下面介绍几种3--6岁幼儿中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矫正方法。
一、抗拒入园:
刚上幼儿园的幼儿因不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园的一切感到陌生,加上有些家长平时的溺爱或娇纵,对外交往过少,短时间内难以适应群体生活等。都会使幼儿对入园感到陌生和不适应,甚至有些幼儿会对新环境感到恐惧。二、孤独: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部分幼儿有可能因为自小缺少玩伴而养成喜欢独处的习惯。防止的方法是采取教育训练,越早越好。自幼培养儿童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通过与周围小伙伴广泛交往来纠正孤独的性格,幼儿园是改变幼儿孤独症、培养群体生活的最好场所。
三、咬指甲:
经常咬指甲可使被啃咬的指甲短小变形,个别指甲有可能发生出血或感染。这可能是幼儿发泄内心紧张的一种方式,大多是因为父母或老师要求过高,对幼儿批评过多,态度粗暴所致,致使幼儿只好用咬指甲来减轻内心的压抑。对这种现象可以采用行为治疗,让幼儿意识到咬指甲的害处,培养和强化良性行为,增加幼儿自我控制能力。
四、任性:
主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难于克制自己。纠正方法以心理治疗为主,改进教育方法,坚持正面教育,对孩子既要关怀体贴,又要严格要求。
五、进食问题:
主要表现为偏食、挑食、厌食以及进食行为异常。进食行为不良可以直接影响幼儿对营养的吸收和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纠正方法是改变幼儿错误的饮食习惯,培养幼儿正确的进食技巧、建立科学的饮食习惯。
同时幼儿游戏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有很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玩具是孩子的最爱。由于幼儿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尚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中,其机体组织比较柔嫩,发育不够完善,机体易受损伤,易感染各种疾病。同时,幼儿的认知水平较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且他们又活泼好动,因此,极易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所以,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自救技能培养极为重要。幼儿玩不同的玩具,应有不同的安全要求。如玩大型玩具滑梯时,要教育幼儿不拥挤,前面的幼儿还没滑到底及离开时,后面的孩子不能往下滑;玩秋千架时,要注意坐稳,双手拉紧两边的秋千绳;玩跷跷板时,除了要坐稳,还要双手抓紧扶手;玩小型玩具如玻璃球等小物件时,不能将它放入口、耳、鼻中,以免造成伤害等等。安全教育,需要家园配合,同步进行。为了您的孩子安全,家长应教育孩子不随身携带锐利的器具,如小剪刀等。在运动和游戏时要有秩序,不拥挤推撞;
乘车时不在车上来回走动,手和头不伸出窗外。上下楼梯要靠右边走,不推挤。不随意开启家中电器,特别是电熨斗、电取暖器等;不玩弄电线与插座;不独自玩烟花爆竹;不逗弄蛇、蜈蚣、蝎子、黄蜂、毛毛虫、狗等动物;安全教育形式多种多样,但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必须将安全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幼儿树立起安全意识,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让我们家园携手,把好安全成长关,给孩子们一个安全快乐的成长环境!
天景山第三幼儿园保健室
上一篇:天景山第三幼儿园第16周幼儿食谱
下一篇:天景山第三幼儿园第17周幼儿食谱